蛇年新春,巳巳如意。许多人的生活,或从这里“开花”。
今日除夕,上午10时,我驱车前往奉化,探访一处草莓大棚内的“老朋友”。
此时,吕赛浓与丈夫王寒狄已劳作了半晌,尽管室外气温仅4℃,两人却都只穿着一件单衣。
在绿色的草莓垄间,吕赛浓首先看到了我,立马招呼我去小屋休息,自己则继续埋头采摘。
小屋紧邻草莓棚,由集装箱搭建而成,面积仅13平方米。眼下,被20多个草莓礼盒,堆得满满当当。
不一会儿,吕赛浓提着两大篮白草莓回到屋内,草莓的清香味也随之而来。只见,她熟稔地戴上橡皮手套,开始包装作业。
“26日那天,有上海顾客特意驾车来这里,买走了5盒‘梦系列’白草莓,回去后她说根本不够分,让我再准备几盒,让朋友来取。其余的草莓嘛,都是预订好的,要送到附近水果店,没有现货呢!”吕赛浓如是说。
草莓还未成熟就被预订一空,这种“洛阳纸贵”的稀罕事儿,放在以前,是她想都不敢想的。
作为“资深”莓农,吕赛浓夫妇曾经历过近10年的艰辛销售历程。春节前后,他们总是忙着想各种法子推销草莓,开车去溪口菜场附近兜售,平均售价11元左右一斤。
“那时候,大伙都种‘章姬’草莓,品种太过雷同,很难卖出高价。”然而,吕赛浓夫妇并没有在困境中“逗留”太久。2022年,他们有幸接触到了省农科院、市农科院的新品种草莓,于是果断改换了“赛道”。
下定决心只用了几秒,但后续的培育和销售磨合了近3年。夫妻俩对新品种的甜度、果型等方面进行了个性化处理,通过种植水稻做肥料、使用鸭粪做生态肥料、铺设生物肥滴灌等方式,精心培育草莓。
去年9月份,夫妻俩还成功培育出了市农科院的白草莓苗,亩产值超过了10万元。
今年的白草莓销售更是火爆异常,种植了7个大棚的草莓,在近一个月内销售额已超30万元,客户范围也从宁波市扩大到了全国各地。
“我们书读得少,之前不懂大道理,但现在终于明白了‘科技赋农’的意义。”吕赛浓感慨地说,“那就是让我们老百姓赚更多的钱!”这也非常契合他们当初给农庄取名的寓意,“钱多多”,听得土气,却很实在。
从去年开始,夫妻俩的新春便是在草莓农场度过的。吕赛浓拥有多个客户微信群,尤其是新春前后,每天都会有网上订单纷至沓来,让他们根本走不开。
少了春节的相聚时光,生活是否会失去年味?
吕赛浓坦然地说,生活有奔头,一切的辛苦都值得。年味不就是图个好日子嘛!
只是除夕夜,他们也会“任性”一回,推掉订单,跟家人们吃个和乐融融的团圆饭。
之所以要记录吕赛浓夫妇的新春故事,是因为两年前,我第一次采访他们时,彼时,白草莓的“优质成绩”还未显现。但他们的话语间,满是对生活的期待,以及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 的激情。
如今看来,追光的人,终会光芒万丈。
记者 戎美容
【本文转载于媒体账号(https://ypstatic.cnnb.com.cn/yppage-server/index.html#/qf/news_detail?newsId=679884e9e4b0ec16b2c56e2a)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作为本账号立场。】